市面上提供贷款业务的平台五花八门,怎么选才不会踩雷?本文梳理了银行系、消费金融公司、互联网平台等六大类正规借贷渠道,从蚂蚁借呗到微众银行,从京东金条到平安普惠,重点分析各平台准入条件、利率范围及服务特色。文中特别提醒注意年化利率计算方式、隐性收费等关键细节,帮你避开高利贷陷阱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借款渠道。
说到贷款,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银行。国有四大行里,工商银行的"融e借"算是明星产品,年化利率最低能到3.7%(不过这个优惠利率不是谁都能拿到的)。建设银行的"快贷"这两年推广力度很大,在手机银行申请确实方便,我上个月试过,从申请到放款20分钟搞定。
股份制银行也不甘示弱,像招商银行的"闪电贷"真是名不虚传,系统自动审批秒出额度。不过要注意啊,银行的贷款对征信要求很高,特别是最近两年有逾期记录的,大概率会被直接拒掉。如果被拒了也别灰心,可以试试下面要说的消费金融公司。
马上消费金融的"安逸花"现在广告铺天盖地,申请门槛确实比银行低些,但年化利率普遍在18%-24%之间。中银消费金融背靠中国银行,适合有社保公积金的上班族,我同事上周刚批了8万额度,分12期还款压力不算大。
招联金融的"好期贷"有个特点,经常搞利率折扣活动,上个月看到最低到7.2%。不过提醒下,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都会上征信,千万别以为是小贷就随便借,每笔借款记录都会体现在征信报告里。
支付宝的借呗和微信的微粒贷算是国民级产品了,日利率0.02%-0.05%看着不高,但换算成年化就是7.2%-18%。京东金条最近在推新人优惠,首借利率打五折挺划算。不过要注意,微粒贷是邀请制开通,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入口。
美团生活费、抖音的放心借这些后起之秀,特点是审批快、场景化。比如在美团订外卖时突然弹出个借款入口,这种即时消费场景的转化率确实高。但这类平台有个通病——额度普遍偏低,通常就几千到三万之间。
陆金所、宜人贷这些老牌P2P转型后,现在主要做金融机构的助贷渠道。优势是能匹配多家资金方,有时候能拿到比直接申请更低的利率。不过要注意看资金方资质,有些地方小银行的贷款可能影响后续大额贷款审批。
像平安普惠、中腾信这些持牌小贷公司,适合征信有小瑕疵的用户。不过利息是真的不低,普遍年化20%起,还有服务费、管理费等各种名目。有个朋友去年借了10万,实际到手9.5万,但利息还是按10万本金算的,这种砍头息现在其实是被明令禁止的。
最近刷到不少"保单贷""装修贷"广告,说是利息超低。这里特别提醒,保单贷是要用你的保单现金价值作抵押的,万一还不上,保单就失效了。装修贷听起来利率3%很诱人,但很多是分期手续费,实际年化要乘以1.8倍左右。
最后唠叨几句:千万别同时申请多个平台!每申请一次就查一次征信,硬查询记录太多的话,银行看到会觉得你特别缺钱,反而影响后续贷款审批。建议先在央行征信中心官网花10块钱拉个报告,根据自身情况选2-3家申请就够了。